驳岸木桩存储场地的规划与管理需遵循科学规范,以确保材料性能稳定并降低安全风险,具体要求如下:
一、场地选址与基础条件
1. 优先选择地势高亢、排水通畅的硬化区域,避免低洼易积水地段。场地基础需平整压实,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或铺设级配碎石层,承载强度需满足堆载需求。
2. 设置2%以上的场地排水坡度,配套明沟+集水井排水系统,确保暴雨时积水可在30分钟内排净。周边应开挖截水沟防止外部水流侵入。
二、化堆存管理
1. 实施分类分区存储,按木桩材质(松木、杉木、防腐处理材)、规格(直径15-30cm分级)、含水率(<20%合格区/待处理区)划分存储区域,间距保持2m以上防火通道。
2. 采用分层交叉式码垛,单垛高度不超过3m,每层设置10×10cm垫木,纵向间距不超过1.5m。圆木采取三角支架固定,防止滚动位移。
三、环境控制系统
1. 搭建轻型钢结构防雨棚,棚高不低于6m,配置可调节侧向通风百叶。露天存储时须采用防水帆布全覆盖,接缝处采用热熔焊接工艺密封。
2. 设置温湿度监测点,保持相对湿度40-60%,温度不超过35℃。配置自动喷淋系统,在湿度<30%时启动雾化加湿。
四、安全防护体系
1. 存储区外围设置2.5m高围挡及电子周界报警系统,配备4kg干粉灭火器(每200㎡1具)及消防沙池。
2. 实施生物防治,每月喷洒类防虫药剂,设置诱捕器监测蛀木害虫。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使用含水率测定仪、探伤仪进行质量检测。
五、智能化管理
引入物联网管理系统,通过RFID标签实现单桩溯源,运用每周进行堆场三维扫描,AI算法自动识别堆垛变形、虫害等异常情况。
通过上述技术措施,可确保木桩含水率波动控制在±3%以内,年损耗率低于0.5%,有效维持材料力学性能,为水利工程提供建材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