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木桩打桩加固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(一)质量控制要点 (1)桩位偏差必须控制在小于等于 D/6-D/4 中间范围内,桩的垂直度允差﹤1%。 (2)在打桩时,如感到木桩入土无明显持力感觉时应向设计、监理及时汇报。 (3)打桩线路注意从外往中间对称打,但要防止桩位严重移动。 (4)按设计图所示,于地面标定木桩之预定打设位臵,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。 (5)打桩过程中,如遇坚硬地层或触及地下障碍物,以致不能打至预定深度时, 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确定处理方式。并列入施工纪录,不得任意截断桩体。 (二)检验标准 竖向承载力检测必须采用组合静荷载试验,试验部位应由设计、监理根据现场情况选定。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 2%。竖向承载力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,如检测结果表明承载力不满足施工图纸要求,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,补救措施实施前须经设计代表认可。
松木桩的制作 1、桩径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,且外形直顺光圆; 2、小端削成750px长的尖头,利于打人持力层; 3、待准备好总桩数80 % 以上的桩时,调入挖掘机进行打桩施工,避免挖掘机待桩窝工; 4、将备好的桩按不同尺寸及其使用区域分别就位,为打桩做好准备; 5、严禁使用沙杆等其他木材代替松木。 打试桩,确定桩长。 因堤岸较长,沿堤岸方向每约50m打一根试桩,所以选试桩25根,以大概确定桩长。地质报告显示淤泥深度为1.2m—3.2m,为确保试桩成功,并考虑该类型桩的特殊性,配桩长度比同位臵桩的有效长度大0.5米。 打桩前,桩顶须先截锯平整,其桩身需加以保护,不得有影响功能之碰撞伤痕,桩头部位宜采用铁丝扎紧。
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适应条件 根据在软土地基上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,软土地基的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工试验。只有查清土层和土质的情况,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和施工;再者,必须从场地的土层和土质的特点出发,对地基与基础的结构、施工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,通过方案比较、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。 一般软土厚度小于5m时较为适宜用松木桩处理,为了便于打桩,桩长不宜超过4m.作端承桩时,为了保证桩尖能进入持力层,上部可先开挖至基础的埋深后再打桩。桩的材料必须用松木,因松木含有丰富的,这些能很好地防止地下水和细菌对其的腐蚀,价格也较为便宜。 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以下工作,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,不宜使用松木桩。 实践证明,短木桩处理软弱地基时,有施工方便、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点,它可避免大量的土方开挖,因而在松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,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,它不失为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有效手段。